【轉載數位時代】
打破工廠「靠直覺」交貨!塔台智能用AI管理訂單,如何減少9成人力?
SARA智慧排程系統自動排程訂單,遇到急件插單能馬上依據利潤,決定插單位置,並計算員工績效,排定工作流水表,減少90%人工排程時間,提升20%產能。
智慧排程工具一直沒有被中小型企業採用,可是它明明是製造業工廠每天睜開眼睛就應該使用的工具。」塔台智能執行長陳漢廷(首圖)說道,他眼見製造業總靠直覺判斷交貨時間,難以實現「快狠準」,便打造SARA智慧排程系統。
陳漢廷指出,製造業只要上傳工廠進銷存訂購單Excel,SARA智慧排程系統立即自動排程所有訂單,遇到急件插單能馬上依據利潤決定插單位置,並計算員工績效、排定每日工作明細,減少90%人工排程時間外,更提升20%產能。
製造業老闆過去靠直覺預估交貨時間,ERP及MES系統計算結果與現實不符
「以前工廠都是老闆在想報價報多少,快速估價才能夠搶單。」陳漢廷直言,工廠老闆過去接手訂單時,多依靠「直覺」訂定價格,但一個零件的生產流程涵蓋購買材料時間、外包、檢驗等步驟,加上90%中小型企業仍用Excel作業,老闆根本難以從一大張試算表中預估交貨時間。
尤其是中小型製造業代工廠的訂單多屬於「少量多樣」,如果訂單爆滿,老闆更是一個頭兩個大。
即便市面上已有企業資源計劃ERP及製造執行系統MES系統,前者能夠協助專案管理,管理採購、財務、生產時程;後者則是管控生產線上在執行的案子,共同幫忙製造業管理進銷存。然而,這兩套系統的問題就是「與現實情況不符」。
第一,假設工廠有20個機台及5位生產人力,ERP系統僅能根據20個機台計算生產進度,看似產能大,系統卻不知道實際上只有5個人力,導致理想的生產進度與現實狀況不符,「就像我行事曆排程要做完哪些事情,但現實中能不能達成不知道。」陳漢廷說道。
第二,若工廠突然有「插單」,ERP及MES系統無法即時重算訂單排程,造成工廠不知道該先完成哪筆訂單。
第三,兩者系統之間為「數據孤島」,MES只給員工的流水單,但各機台工作前後人力為何,只記錄於ERP系統中,資訊難以整併。
SARA智慧排程系統減少90%人工排程時間,提高20%產能
陳漢廷於是開發SARA智慧排程系統,主打3大關鍵特色,分別是彈性應變、資料整合及線上協作,串起製造業人員、機台、物料、製成方法,以AI技術即時優化生產排程,減少90%人工排程時間,提高20%工廠產能效率。
SARA智慧製造排程系統內建APS動態排程系統,並構建ERP及MES系統之間的橋樑,工廠只要上傳Excel或ERP、MES系統的數據,就可以可開始使用,並完成以下3大任務:
-
達交預測
SARA針對工廠訂單算出每個工作的達交時間,並以甘特圖呈現,能夠在1分鐘處理1,000筆訂單,碰到插單也能根據客戶等級和訂單利潤動態優化排程。「以前業務出去談生意,都是標準規格喊3天、特殊規格7天,急件就是加價,然後員工回來工廠使命必達。」陳漢廷表示,動態重算功能不僅方便工廠老闆管理人力,也用客觀數據讓業務清楚交代預期交貨時間。
-
負荷分析
為貼近工廠的實際生產情形,SARA根據人力及工作量計算不同機台每天的負荷量,預測未來6個月的達交率。陳漢廷說,工廠就可以預先了解是否該增加人力,或是添購更多機器設備。

-
自動報表
以往老闆查看工作績效,多依據員工完成的訂單數量,但事實上,有時候員工完成較少訂單並不是因為懶惰,而是工作本身較複雜及困難。由於SARA紀錄每位員工完成的工作以及各工作難度,因此老闆能夠全面檢視員工績效,並查看員工是否出現工時、工作次序異常的狀況。除此之外,SARA也透過歷史記錄自動預估員工工時,老闆得以在未來精準安排人員作業時間。
-
從大企業轉向中小型客戶,用SaaS訂閱制壓低價格門檻
陳漢廷過去在清大AI製造中心從事研究,因科技部專案才產出SARA原先模型,以專案制協助大企業實現數位轉型,他強調智慧排程工具開發的難處就在於「整合跨領域知識」,不僅要具備製造業領域知識 (Domain knowledge),還需建構資訊管理系統,並導入AI技術。
雖然大企業一個專案一年就能收取約新台幣1,000萬元,但他認為這樣的商業模式運作不穩,再加上僅鎖定大型客戶,多少限縮了應用範圍,於是心中便有了一個念頭:「這產品不能拿來給中小型企業用嗎?」
陳漢廷進一步研究發現,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,智慧排程工具價格門檻高又難以上手,如果員工不是IT背景,較難操作資訊系統,因此陳漢廷將原先模型轉型,推出SARA智慧排程系統,讓製造業也能夠輕鬆上手。
「以前起跳價是好幾百千萬,現在1個月只要6,000元。」陳漢廷提到,為了壓低價格,產品改以SaaS訂閱制販賣,可以免費使用30天,付費版則有標準及企業版本,分別以每月新台幣6,000元和36,000元收費,目前已有10間客戶。
未來陳漢廷目標在半年內達到30間客戶,並轉化使用到付費版本,再來便是瞄準海外市場,期望擴展中國、美國市場版圖,讓SARA智慧排程系統成為陪伴製造業數位轉型的最佳利器。